(成都世運會)時隔十二年重返世運:郭丹用堅持詮釋熱愛
作者:探索 來源:休閑 瀏覽: 【大 中 小】 發布時間:2025-08-21 20:26:00 評論數:
中新網成都8月15日電 題:時隔十二年重返世運:郭丹用堅持詮釋熱愛
記者 岳依桐
15日19時許,成都持詮中國輪滑名將郭丹的世運世運釋熱成都世運會之旅落下帷幕。在當晚舉行的隔年郭丹女子場地賽(10000米淘汰) 決賽中,她位列第六。重返而十二年前在哥倫比亞卡利,用堅她在該項目為中國拿下一枚世運會金牌。成都持詮
今年年初,世運世運釋熱退役不久的隔年郭丹郭丹在世運會選拔賽中低調復出。盡管暫別系統訓練,重返這位35歲的用堅老將仍以總積分第一強勢鎖定入場券。時隔十二年再次征戰世運賽場,成都持詮雖未能奪牌,世運世運釋熱但對于這位早已實現世錦賽、隔年郭丹世界杯和世運會大滿貫的重返運動員而言,成績早已不再是用堅最重要的事。
95分,這是郭丹為自己這次世運之旅打的分數。而現場的觀眾,用掌聲和歡呼為她給出滿分。此次參賽前,郭丹還專門重溫了上次參加世運會的記憶。當晚最后一場比賽結束后,郭丹與丈夫以及前隊友拿著三人在哥倫比亞的合影,再次用相機定格新的世運記憶。

“感謝當年那個幼稚、懵懂卻很拼命的自己,讓我現在可以拿一點本錢出來,與比我年輕不少的運動員同臺競技。也感謝一直支持我的親人、朋友、觀眾。”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不禁淚流,“時過境遷,但我對賽場的熱愛沒變過,對速度輪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堅持是對熱愛最好的詮釋,只要有站上賽場的想法,任何時候都不晚。”郭丹絲毫不掩飾對賽場的眷戀,“想把我這種熱愛、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傳遞給年輕運動員,我感覺自己還能堅持到下一屆(世運會)。”
闊別國際輪滑頂級賽場多年,全新的賽制、年齡的增長、體力的衰退都讓郭丹的回歸之路布滿荊棘。“累,太累了!”日前進行的10000米積分賽中,郭丹位列第六。汗水濕透賽服,喘著粗氣的她言語間有拼搏后的無悔,也有一絲速度難敵歲月的慨嘆:“我要是再年輕一些,最后幾圈我都能沖起來。”
但她是開在荊棘地的一朵向日葵。從開幕式作為中國代表團旗手亮相再到每場比賽后和觀眾互動、接受媒體采訪,郭丹的臉上總是帶著笑容。為重返賽場而練到雙腿酸疼、整夜無眠的那些夜晚被她一笑而過。
對郭丹而言,重返賽場,最難的不是身體上的疲憊,而是學會接受。“你要能接受自己重新回到賽場上,不再是之前的‘王者’了,可能不會再登上領獎臺上。”隨即,她又釋懷地笑了,“但幸好我是一個擅長挑戰自己的人,也敢于一次次從零開始。”
“除了爭取榮譽外,運動員也是展示體育項目魅力的載體。我盡可能多地留在賽場上,讓大家看到我,或許也能通過我更多地去了解輪滑。”被頻繁問及復出理由的郭丹直言,希望有越來越多人愿意嘗試輪滑、愛上輪滑。“只要有心,幾歲開始都不晚。”
退役后,郭丹入職蘇州科技大學成為一名體育教師。此次世運會,她身兼運動員和教練員雙重身份。作為運動員,郭丹在賽場上拼盡全力;作為教練,她將經驗、技巧傾囊相授。“希望35歲還這么拼的我能起到帶頭作用。”郭丹笑得爽朗。

郭丹也是一位勇于開拓的“狠人”。25歲那年,她在不可能的質疑聲中轉戰速度滑冰,率先開啟“輪轉冰”跨界模式。僅用兩年,郭丹便奪得全國冠軍并出戰冬奧會,成為中國首位“冬夏兩棲”運動員。她獨創的“高步頻+低重心”技術,更被編入中國國家隊訓練大綱,持續滋養著新一代選手成長。
如今,“輪轉冰”為更多輪滑運動員打開了通向奧運舞臺的窗口,也為中國體育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思路。中國輪滑運動員張振海、潘郅遠從去年便開始準備轉項速度滑冰。
作為“先驅者”的郭丹一直與他們交流溝通,希望能以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讓他們這條路走得更順暢一些。“如果有我能做的,我一定傾力而為。”她說,希望自己能做一棵大樹,用枝干托舉年輕運動員,幫助他們“修成正果”。
對于中國速度輪滑的現狀與未來,郭丹也有著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要持續提升競技水平;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廣普及、深入大眾。她相信,若有更多人參與輪滑運動,定能“用一股勁將這項運動推向最高峰——入奧。”(完)